一级建造师考试的渊源与传承
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,是为了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,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及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而设立的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》的规定,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,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决定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,由注册建造师代替,并设立过渡期。于是,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应运而生。
一级建造师考试从什么时候开始考的呢?根据规定,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、统一命题、统一组织的制度,由人事部、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,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。具体的考试时间和报名信息,可以在各省人事考试中心网站上查询到。
一级建造师考试分为综合考试和专业考试。综合考试包括《建设工程经济》、《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》、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》三个科目,是各专业考生的统考科目。而专业考试则是《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》一个科目,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,考生在报名时选择一个专业进行考试。
一级建造师考试一般分两天进行,采用纸笔作答方式。其中,《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》科目为主、客观题混合卷,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注意事项并按要求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进行答题。考试结束后,成绩将在2~3个月内陆续公布。
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后,考生将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,这将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。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核发是国家统一的,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。
总的来说,一级建造师考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国务院决定,它是为了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,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而设立的。通过这个考试,可以确保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,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。如果你想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,可以通过各省人事考试中心网站获取相关信息,并按要求进行报名和考试准备。祝你考试顺利!